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起名网-助您轻松取好名。
   
宝宝起名 名字打分

公司名字风水测算 青海的九层妖楼是怎样的一座墓葬群

店铺名字 起名网 0评论

公司名字风水测算 青海的九层妖楼是怎样的一座墓葬群

你听说过“九层妖塔”吗?近日,#九层妖塔原型古墓#登上微博热搜,“小说中的‘九层妖塔’是否真实存在?”这一话题引发网友讨论。微博截图“九层妖塔”在哪里?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血谓村的冬季草场上,奔腾不息的察汗乌苏河,将血渭草场分成南北两部分,大大小小的古墓就坐落在河两岸。“九层妖楼” 都兰县旅游局供图群山环抱的古墓群中,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墓尤为引人注目,大墓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血渭一号大墓 。都兰热水墓群 都兰县旅游局供图大墓结构风格独特,是我国考古发掘中绝无仅有的。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石砌围墙 赵凛松 摄封土从上而下。每隔一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样的柏木横穿冢丘,共有9层之多,配上当地人流传下来的神秘传说,它又被称为“九层妖楼”。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 赵凛松 摄这座大墓早是在1942年由一位德国人在探险时发现,大墓的发掘工作则是1982年7月开始,由青海地质物理勘探队的七名队员和美国加州大学马可·阿尔登教授共同发掘的。都兰县热水古墓群内一角 孙睿 摄当年的考古活动,仅发掘了顶层,便挖掘出织锦袜、皮靴、金银器、漆器、陶器、木碗、木碟、木鸟兽、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一批绵、绫、绢、缂、丝等丝绸织品等,一系列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图案中有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珍禽异兽等。其中的佛像、西域人图像和织锦袜更是全国首次发现。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因此,大墓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成为198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兰热水古墓群碑 都兰县旅游局供图猖獗的盗墓者2017年11月的一个夜晚,这里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特大盗墓案。△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发掘工作地外围 赵凛松摄这起盗墓案被警方称为“3·15热水墓群被盗案件”,与此同时,这座有着“九层妖塔”之称的神秘墓葬也出现在人们眼前。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内部 赵凛松 摄在此之前,仅有那些扣人心弦、神秘莫测的盗墓故事或影视剧中,对“九层妖塔”有过玄幻的描述。都兰热水古墓 都兰县旅游局供图在对“3·15热水墓群被盗案件”梳理中发现,盗墓者们在血渭一号墓东侧一平台处,开了一个长120厘米,宽65厘米,深度达92厘米的盗洞,共盗得文物646件。盗洞恢复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更有相关报道称,盗墓者在文物时,开始的定价是1.8亿元,后期在与买家接触的过程中,基本上敲定的价格是8000万元。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但是他们一夜暴富的美梦还未实现,文物的线索,就被青海文物部门提供给了公安机关。警方在确定了线索的可靠性之后,于2018年的3月15日,成立专案组,并全力开展侦查工作。新闻截图直到2018年7月23日,涉及实施盗掘、幕后出资、联系销赃、文物等环节的2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并追回文物646件。追回被盗文物646件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经鉴定,其中一级文物14组16件,二级文物49组77件,三级文物132件。珍贵文物的数量达到了225件。△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古墓新发现虽然“九层妖塔”被盗案件破获,但造成的损失却无可挽回。夜幕下的“九层妖楼” 警车守护它的宁静 张铮 摄盗掘行为不但破坏了古墓葬的完整性,也改变了墓葬内文物的原有环境,破坏了文物原有的状态,导致文物的研究价值大打折扣。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内部 赵凛松 摄为了避免珍贵文物的进一步流失,做好热水墓群考古和保护工作。2019年国家文物局、青海省政府和社会科学院积推进热水墓群国家考古研究基地建设并签署框架协议。在国家文物局和青海省政府支持下,2018年至2020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2018年被盗的血渭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金器。青海都兰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此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的一、二层,便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丝织物。青海都兰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他动物骨骸。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的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两年后,联合考古队在距离“九层妖塔”400余米处的2018血渭一号墓再次发掘出精美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金器。青海都兰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有专家指出,2018血渭一号墓是热水墓群考古发现结构为完整、复杂的高等级墓葬,墓葬为木石构建的五室结构。该墓的发掘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你听说过“九层妖塔”吗?近日,#九层妖塔原型古墓#登上微博热搜,“小说中的‘九层妖塔’是否真实存在?”这一话题引发网友讨论。

微博截图

“九层妖塔”在哪里?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血谓村的冬季草场上,奔腾不息的察汗乌苏河,将血渭草场分成南北两部分,大大小小的古墓就坐落在河两岸。

“九层妖楼” 都兰县旅游局供图

群山环抱的古墓群中,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墓尤为引人注目,大墓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血渭一号大墓 。

都兰热水墓群 都兰县旅游局供图

大墓结构风格独特,是我国考古发掘中绝无仅有的。

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石砌围墙 赵凛松 摄

封土从上而下。每隔一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样的柏木横穿冢丘,共有9层之多,配上当地人流传下来的神秘传说,它又被称为“九层妖楼”。

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 赵凛松 摄

这座大墓早是在1942年由一位德国人在探险时发现,大墓的发掘工作则是1982年7月开始,由青海地质物理勘探队的七名队员和美国加州大学马可·阿尔登教授共同发掘的。

都兰县热水古墓群内一角 孙睿 摄

当年的考古活动,仅发掘了顶层,便挖掘出织锦袜、皮靴、金银器、漆器、陶器、木碗、木碟、木鸟兽、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一批绵、绫、绢、缂、丝等丝绸织品等,一系列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图案中有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珍禽异兽等。其中的佛像、西域人图像和织锦袜更是全国首次发现。

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

因此,大墓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成为198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兰热水古墓群碑 都兰县旅游局供图

猖獗的盗墓者

2017年11月的一个夜晚,这里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特大盗墓案。

△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发掘工作地外围 赵凛松摄

这起盗墓案被警方称为“3·15热水墓群被盗案件”,与此同时,这座有着“九层妖塔”之称的神秘墓葬也出现在人们眼前。

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内部 赵凛松 摄

在此之前,仅有那些扣人心弦、神秘莫测的盗墓故事或影视剧中,对“九层妖塔”有过玄幻的描述。

都兰热水古墓 都兰县旅游局供图

在对“3·15热水墓群被盗案件”梳理中发现,盗墓者们在血渭一号墓东侧一平台处,开了一个长120厘米,宽65厘米,深度达92厘米的盗洞,共盗得文物646件。

盗洞恢复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

更有相关报道称,盗墓者在文物时,开始的定价是1.8亿元,后期在与买家接触的过程中,基本上敲定的价格是8000万元。

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

但是他们一夜暴富的美梦还未实现,文物的线索,就被青海文物部门提供给了公安机关。

警方在确定了线索的可靠性之后,于2018年的3月15日,成立专案组,并全力开展侦查工作。

新闻截图

直到2018年7月23日,涉及实施盗掘、幕后出资、联系销赃、文物等环节的2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并追回文物646件。

追回被盗文物646件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

经鉴定,其中一级文物14组16件,二级文物49组77件,三级文物132件。珍贵文物的数量达到了225件。

△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

古墓新发现

虽然“九层妖塔”被盗案件破获,但造成的损失却无可挽回。

夜幕下的“九层妖楼” 警车守护它的宁静 张铮 摄

盗掘行为不但破坏了古墓葬的完整性,也改变了墓葬内文物的原有环境,破坏了文物原有的状态,导致文物的研究价值大打折扣。

都兰县“血渭一号”大墓内部 赵凛松 摄

为了避免珍贵文物的进一步流失,做好热水墓群考古和保护工作。2019年国家文物局、青海省政府和社会科学院积推进热水墓群国家考古研究基地建设并签署框架协议。在国家文物局和青海省政府支持下,2018年至2020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2018年被盗的血渭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金器。青海都兰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

此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的一、二层,便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

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丝织物。青海都兰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

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他动物骨骸。

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

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的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

追回的精美文物 都兰县公安局供图

两年后,联合考古队在距离“九层妖塔”400余米处的2018血渭一号墓再次发掘出精美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

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金器。青海都兰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

有专家指出,2018血渭一号墓是热水墓群考古发现结构为完整、复杂的高等级墓葬,墓葬为木石构建的五室结构。该墓的发掘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铜器、皮革、木器等。青海都兰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

相信未来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进行,这座大墓的种种秘密将会一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关于“九层妖塔”的神秘传说也将会被逐一击破。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起初一直没生儿子,于是哥哥诸葛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他当儿子。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一次率军北伐时,让诸葛乔随军移驻汉中。为了让诸葛乔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砺与锻炼,诸葛亮对他很严厉,禁止他搞特殊化,并特意安排他与诸将子弟一起,率领部分士卒在崎岖难行的山道间转运粮草、器械等军需物资。彼时诸葛乔已被任为驸马都尉,诸葛亮担心他在安逸的生活中沦为一庸人,对其管教甚严。

诸葛亮在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乔(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指转运作战物资)于谷中”。

诸葛乔身为丞相之子,却丝毫没有特殊,而是和诸将之子奔波跋涉于山谷间,同甘共苦,为国尽力,这不正体现了公忠体国、殚精竭虑的严父诸葛亮一片爱子之心吗?

可惜的是,次年(228年)诸葛乔即病逝,年仅二十五岁。

在头年(227年),四十七岁的诸葛亮中年(在古代属老年)得子,他给儿子取名诸葛瞻。虽说中年得子,但诸葛亮却从不溺爱诸葛瞻。《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给兄长去信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古人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恐不为重器耳”。为此,他在戎马倥的难得片刻闲暇间,总用书信的对儿子进行教育,生怕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关键期。

诸葛亮在写给儿子诸葛瞻的那封著名的信(《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对子侄的教育严格而细致,可以说相当周全,不仅注意品德修养、治学方法、立身之道,甚至连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不得酗酒等细碎之事,他都不厌其烦,娓娓道来,谆谆教诲。

客观的说,诸葛亮对儿子们的管束教育还是卓有成效的。大哥诸葛瑾过继给他的嫡子诸葛乔才华一般,据说不及哥哥诸葛恪,但人品与学业都超过了诸葛恪,这和诸葛亮严加管教与以身作则、谆谆善诱是分不开的。

诸葛瞻在智略上没有继承诸葛亮的优秀基因,一般来说,二代均不如一代,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与人生经历不同有关 。但在诸葛亮的耐心督促与管教下,他的成长与进步也很快,史载,诸葛瞻善书法、精绘画,出仕后为官清正,恪尽职守,对蜀汉忠心耿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军事才能、文韬武略方面远逊其父,但说他是一庸才又太过偏激,只能说是中人之资。

后来,魏国司马昭发起灭蜀之战,邓艾率奇兵阴平、进攻蜀国时,时任卫将军、平尚书事的诸葛瞻率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张飞孙)、李球、尚书郎黄崇(黄权子)防守绵竹。诸葛瞻见事迟缓,犹豫不决,拒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以致坐失佳战机,后他冒险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殁年37岁),绵竹失守。

诸葛瞻之子诸葛尚任先锋官,悍勇过人,曾两次冲锋陷阵,击退魏将邓忠、师纂,后见其父遇伏大败,自刎而亡,喟叹道:“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华阳国志》”!(意思是我父子受国家厚恩,却不能斩杀黄皓,导致今天的大败,让国家受辱遭劫难,还有何面目活着”!)言罢,奋力跃马冲入魏军阵中,与敌血战,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年仅十九岁(还有史料说十七岁)。

东晋干宝评价诸葛瞻说:“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明人钟敬伯评价诸葛尚曰:“诸葛尚少年忠义,为臣则忠,为子则孝,为孙则慈,跨父秩祖,可见孔明于地下矣”。诸葛尚与祖父诸葛亮、父亲诸葛瞻不同,是一员上阵杀敌的武将,身为战将,剽悍勇猛自不必说,忠贞义烈更是得自家传。

撇开才智不论,在邓艾突袭蜀国时,在为困难的条件下,诸葛瞻父子率兵抵抗,严辞拒绝邓艾以厚禄诱降,后双双战死疆场。诸葛瞻、诸葛尚虽败犹荣,不愧为诸葛亮的子孙,诸葛氏绝对可以说是三代英杰、满门忠烈。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在没有飞机、遥感数据与人造卫星的古代,“绘制地图”看上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古人们的测绘却非常朴素——说白了,就是田野作业,实地考察。

古时的人们管地图叫做“舆图”,“舆”字的本意即为“车厢、车辆”,恰好概括了那时人们测绘地图的,坐在车上(或骑马、乘船、步行等)前往陌生的地方,凭借简单的定向设备确定位置,再将亲眼侦测到的地理信息记录下来,绘制到图上。

而古代可用于大地测量的工具主要有:

表(根据日影测定方位);

罗盘(根据磁测定方向);

望筒(利用日光和北星测定南北);

规(测定单位距离,并画圆画弧);

矩(测定直角);

准(水准仪,测水平面);

绳(铅垂线,测定垂直);

绳尺、丈杆、计里鼓车等。

具体到各个朝代测绘道具的进化又可以大致划分这个脉络:

汉代之前

左准绳,右规矩

《山海经》中提到,夏禹派大章和竖亥两位徒弟步量世界大小(大范围测绘),可见当时步量是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之一。

那么难道古人除了步量就没有其他工具了咩?当然不是!

相传大禹治水时,就有“左准绳,右规矩”,其中“准”、“绳”是测定物体平、直的工具,“规”是矫正圆的工具,“矩"是画方形的曲尺。这就是人们早期的测量工具。

大禹治水成功,促进了农业发展,使夏朝进入盛世,各部族和九州首领向大禹进贡图画、金属等物品,大禹命工匠铸成九鼎,并刻上图,图上有九州的山川、草木、道路以及禽兽的分布情况,这就是古代的原始地图,供人们外出交往沟通、狩猎时参考。

后来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出现,地图测绘又有了新的进展。

甘肃天水放马滩的战国地图

汉至南北朝时期

“制图六体”出现

当时地图的绘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运用更加普遍,地图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文献记载的主要有地形图、疆域图、政区图、城市图、宫殿图等,比较出名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和驻军图。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驻军图

这一时期值得大家记住的一个人就是裴秀,他的“制图六体”该是早的地图学理论: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隋唐至宋时期:

计里画方

“制图六体”之后又衍生出了“计里画方”。这成了古代和近代地图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数学基础,是古代地图独立发展的重要标志。

这种地图的绘制方法是,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

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是《禹迹图》,其采用「计里画方」的方法,横方70,竖方73,共计5110方,每方折百里,大约相当于1:150万的地图,绘制的已经相当精密。

北宋《禹迹图》拓片——现存早计里画方的地图

元明时期

测量仪器出现,西方地图投影法传入

这一时期两个关键人物:郭守敬和利玛窦。

郭守敬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奇才,他创制了仪表,简仪、高表、仰仪、立运仪、景符等十几种专用仪器,还为野外观测设计了丸表、悬正仪、座正仪等仪器。

而利玛窦则将西方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了。在待了28年,绘制了10多种世界地图,测定了许大城市的经纬度坐标,翻译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地名,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宋代赵伯驹《江山秋》局部

明代《九边图》

明代《蒙古山水地图》局部

清朝

受西方测绘影响

晚明以后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大地测量技术和地图绘制技术带到。由政府主持国家性实地测量,以清代康雍乾三朝绘制的《皇舆图》为代表。

到康熙时代,主持绘制的《皇舆全览图》是一幅按照经纬网根据大地测量数据绘制的地图。此后随着清代在西域开疆拓土,雍正、乾隆两朝分别完善了西藏、新疆的大地测量,让这一系统的地图不断完善。西方也根据这个系统的地图绘制出了东亚地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

乾隆《内府舆图》

德国 1735 年《和日本全图》

没有“易杨”复姓,姓杨的人常这样介绍自己的姓“姓杨,木易杨”。

这属于典型的姓氏拆字法,在古代,有相字、测字之说,即是拆开姓氏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附会,以推算吉凶。拆字是一种文字游戏,即把一个字拆开,使其成为一个词或一句话。正因为汉字如此奇妙,人们便经常用拆分姓氏的方法来取名。

我从来不相信这句话。人的一生是战斗励志的一生,一个勇者就是与命运抗争者,拼博者。当今社会谁怠慢了生活谁就输给了当下,在物欲横流,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你不用自己的勤奋去善待,而用命是天注定的,这不是阿Q精神吗?

人是要有精神的。不论你做什么工作只有全心投入才能有改变自己的机会,在业绩面前人人平等,不想被淘汰,就得拼,不信命里注定,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已约优势,成功的路上不信邪。

展开剩余 0 %
点这--免费宝宝起名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